当前位置:

古诗中的清廉故事:王安石《梅花》

时间:2023-01-19 20:27  来源:外宣办  点击: 次  责任编辑:信息中心


《梅花》

 

王安石

 

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。

遥知不是雪,为有暗香来。

古诗中的清廉故事:王安石《梅花》


        熙宁9年(1076年),北宋著名政治家、诗人王安石二次罢相,退居钟山,写下此诗。诗中以梅花高洁、坚贞、高雅的品格喻示自己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情操、主张正义,彰显了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气质。

 

古诗中的清廉故事:王安石《梅花》

 

王安石志趣高远、光明磊落,心胸开阔、真诚坦荡,淡泊名利、廉洁自律。他不好色、不纳妾,没有风流韵事,终身只有一位夫人;他爱惜人才、真诚善良。苏东坡因“乌台诗案”锒铛入狱,朝不保夕,王安石不因为苏东坡曾经反对自己、反对变法而不管不问,而是积极营救,才使苏东坡幸免于难。

王安石为官清廉,婉言拒贿,一尘不染。有一次,一位客人前来拜访王安石,带来两件家藏古物:一面古镜和一方宝砚,准备送给王安石。王安石看了看镜子和砚台,确是稀罕之物,但他不是贪婪之人,这样的东西,是断断不会收。不过,他拒贿的方式,不是那么呆板。他故意问客人:“这镜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呀?”客人说:“这镜子可远照二百里物和景。”王安石又问:“这砚台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?”客人说:“你对着砚台呵一口气,马上就能得到水磨墨。”王安石哈哈大笑:“这两件东西都算是稀奇宝物,但对我来说可没有多大作用啊。我的脸只有巴掌大,哪里用得着能照两百里的古镜?砚台就是能呵出一担水来,又值几个钱?你还是拿回去自己享用吧,老夫确实用不着。”客人很是郁闷,只得拿着古镜和砚台走人,没有别的选择。

 

古诗中的清廉故事:王安石《梅花》

王安石正直的人格,高洁的操守,使人们心悦诚服,连政治上的反对派也承认他平生行止无一污点,是卓绝一世的杰出人物。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在《跋王荆公禅简》中由衷赞叹:“然余尝观其风度,真视富贵如浮云,不溺于财利酒色,一世之伟人也。”百世大儒、南宋著名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陆九渊称赞王安石的人格为“洁白之操,寒于冰霜”。

 

(图片源于网络)